自然,這一思想是在總結傳統(tǒng)管廊哈芬槽鋼設計思想的基礎上以概念化的形式加以發(fā)展的,而并非只對傳統(tǒng)設計思想的革命。事實上, 傳統(tǒng)的三水準抗震設計思想也具有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思想的因素,只不過是處于初級的、低水平的、目標不明確的層面上而已。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這一概念明確提出以后,已有的研究成果(如前述的三個方而的轉變)便可納入其中,加上更多系統(tǒng)的、有目的的研究,從而形成一個科學而又開放的體系。這對各國修改和完善管廊哈芬槽鋼抗震規(guī)范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對基于管廊哈芬槽鋼性能的抗震設計進行了廣泛而細致的研究,以期將來盡快地應用到新的抗震規(guī)范中去。

管廊哈芬槽鋼
我國在2001年的《建筑管廊哈芬槽鋼抗震設計規(guī)范》中也體現了一些這一思想。
要實現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思想,必須對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損傷進行有效控制實際災害和理論分析都表明,地震導致的結構變形是管廊哈芬槽鋼結構構件和非結構構件破損的主要原因,結構的破壞程度與結構的變形(耗能)能力和位移響應密切相關,變形指標比強度指標更能反映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